为iDest杂志2022年秋季刊的城市专题所拍摄与撰稿的《厦门》
Shooting and writing for iDest Magazine Autumn issue 2022 city feature - Xiamen
本期城市文化专题,我们选择和在厦门生活工作的几位年轻一代的设计师以及品牌主理人,探讨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感受的变化。有的人选择来到厦门生活,而有的人曾离开又回迁,城市之间的迁移,不只关乎着地理上的距离,对居住地的心理也在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出新的可能与体验。
“厦门有着暗中向上涌动的能量“
老王&阿普
N-APE艺术工作室主理人
双胞胎姐妹老王和阿普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厦门铺开她们新的生活。或许是骨子里原本就有着接近厦门本地拼搏乐观的性格,两姐妹在来到这座城市最初,就感到自己立刻融入。几年后她们成立了以新媒体材料为主的艺术工作室N-APE STUDIO顽猴,为音乐时尚行业提供设计和创意实现。
厦门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土壤让人放松,刚到厦门时,本地人平和温柔的性格,让二人感到放松与真诚。老王看来,厦门的特别之处在于一种目光所及的谦虚和自在。但另一方面,热情、乐观、匪气、拼搏的精神,也是厦门人性格里充满反差的另一面。 时间一晃八年过去,她们依旧选择生活在此地。厦门对于她们而言,是一种亲密、自在、随遇而安的风格。如果把这座城市拟人化,那么厦门像是一位关心你,但却又不在乎你的成就,亦师亦友的长辈。这位「长辈」只希望你身体健康,吃好喝好。“ 生活到现在,这里已经是「家」的存在了,工作原因常常出差,在外呆久了 会想尽快回到这个小岛,呼吸海风,恢复平静。”阿普说道,她认为朋友之间的连接,是除了城市景观以外最重要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是她最为眷恋厦门的原因之一。
虽然厦门时常会被带上“慢节奏”的标签,但老王和阿普认为,在标签化的表象之下,厦门实则有着暗中有着向上涌动的能量。撇除大城市里千篇一律的时髦活动和消费场所,厦门的“去精致化”让姐妹俩可以在高强度的工作之余,得以放松。正是这座城市友好良性的环境,让她们能够保持健康、可持续的心态去获得新的工作灵感,保持与自我的对话,在正向的循环里潜移默化地积累了在地的归属感。
“厦门的风带来了轻盈的呼吸感“
韩振
服装家居品牌Herz主理人
韩振从小在厦门长大,在大学毕业之前,他一直渴望离开家乡。出于对五光十色的外部世界的向往,在毕业以后他搬去成都生活了两年。最初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一切事物都很新鲜,韩振一度认为自己未来会选择定居成都。
直到经历了几个秋冬里阴郁压抑的天气,让韩振意识到,阳光明媚的气候并不如自己原先认知的那般理所应当。当成都冬季阴沉的气候袭来,他便开始怀念起厦门的好天气。另一方面,城市规模也伴随着疲惫感。每次需要拜访朋友,总得经历一番舟车劳顿,这也徒增了许多异乡生活里的疲惫心情。在漫长的交通里,每日重复着往返的动作,消磨了韩振原先一点一滴构建起的归属感。 2020年初,韩振回到厦门过年,当他正躺在卧室里,睡眼稀松地感受到通过窗子直射的阳光,感到了异乡生活里从未存在的疗愈之后,他决定搬回厦门生活。搬回厦门,意味着要平移所有的一切:从人际关系到二次创业,需要再次完成大体量的资源搭建。半年后,韩振终于完成了回迁的工作。回到厦门之后,韩振也意识到,对大城市的摩登与新鲜祛魅之后,他对于生活的诉求并不贪婪,他渴望触手可及的家人朋友,而不是非必要的人际关系,以及往返便捷的生活环境,和充足的阳光。对于厦门的归属感,随着回迁慢慢地在他身上被唤醒。
在熟悉的环境里,不依托导航就可以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每次散步都有了更多的时间去留意路中的风景。日常生活里,韩振也会选择回到学生时代最常经过的街区和海边。如果说有一个元素最为能够代表厦门的特色,那么在韩振眼中应该是厦门的风。厦门的夏季漫长,一年里有半年都持续着夏日的温度。“厦门的风,和其他地方的风不一样,它的风来自海洋,非常和煦。当我在住处或者是工作室,每次把窗子打开时,或者是走到阳台,感受到风的流动,就会很放松。” 这种轻盈的呼吸感,也让韩振感到舒缓。这也像他本人对这座城市的期望一般,平和,顺其自然就好。
“在安静的景观得以持续沉淀“
Summer
首饰品牌ATELIERSÓ主理人
Summer出生在鼓浪屿的一处名为“梅园”的老宅,鼓浪屿作为厦门岛本地最为中心的风景小岛,曾充满着各种文化的交融和重叠,以前鼓浪屿岛老居民,都曾为自己的岛屿而自豪。后来由于父母的工作迁移,Summer跟随着家人离开了鼓浪屿,搬到了厦门。在她的印象里,鼓浪屿就是一切关于厦门的记忆和认知最始发的地方。
具象的味觉也在成长过程中,充满鱼腥的海风味与外婆的家常菜,塑造了Summer对厦门的印象。小时候一家人生活在民族路,靠近轮渡和港口的位置,于是记忆中带一点鱼腥味的街道味道,一直就是Summer所认为独属于厦门的气味;而家中外婆经手的每一道家常菜,也在填满着Summer关于厦门的记忆。因此,工作室的第一条片子,也因为儿时记忆的回流,选择在老街区的房屋里拍摄。
然而,脱离了家庭的记忆,她感到自己对城市的连接则稍显薄弱。最初毕业回国的时候,Summer曾考虑过前往大城市创业,厦门在最初的计划内,仅是一种“过渡”的存在,当时她未曾考虑过要长待。而Summer将工作室安放在了以前从未生活过的片区之后,厦门这座城市,又在她面前铺开了全新的图景。最初,Summer认为自己与这座城市的关系十分生疏,这座城市太过安静,不同于读书时生活的喧嚣城市,像是一种被迫却又断层的妥协。
而厦门的城市景观不断地滚动更新,Summer意识到了,随着城市一同见证着自我和环境的成长与变化。就如原先的安静景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能够帮助创业者戒骄戒躁,帮助大家持续沉淀,未必是表面上显出的完全的无聊与沉寂。此外,几年间遇到并逐渐成为家人存在的朋友们,也给Summer带来了更多的眷恋感。 人对城市的认知,好似从一幅简笔画开始,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尝试增添每一笔新的线条,直到勾勒出足够丰富的图案,才意识到其中的丰富。而人与城市的关系也随着这些“笔画”的逐渐丰富,缠绕得更为紧密。
“对海的眷恋始终贯穿在生活里“
黄莎莎
编织品牌Swaying主理人
黄莎莎的老家在泉州石狮,在她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家人的迁移,黄莎莎来到了厦门生活。在石狮的生活,和厦门的生活,完全不同。高中毕业之后,黄莎莎离开了厦门,去北京与伦敦读书,每年再面对家乡,仅剩下寒暑假的时间。读书时代,对于厦门的感受,也未曾脱离生活的片区以及较为简单的生活范畴,而毕业后她选择开始在上海创业,也少了更多在厦门停留的契机,因此黄莎莎一直觉得自己不够了解这座城市。
黄莎莎一家是非常典型的泉州家庭,一家人几个兄弟姐妹,四散在各处,在离家多年后,黄莎莎也希望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在研究生毕业之后,黄莎莎选择先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工作室,于是工作室成立了两年之后,出于家庭的考虑,她决定将工作室Swaying从上海搬回厦门。而城市节奏与工作状态的差异,在一开始也让黄莎莎感到诧异。工作室的师傅会在中午要求午休,工作的节奏较为缓慢,诸如此类的本地有的放矢的工作状态,完全不同于先前大城市里的师傅的工作习惯。
搬回厦门以后,黄莎莎感觉到自己的状态,甚至设计灵感,也随着环境产生了诸多变化。首先心情变得更为轻松愉悦,在厦门安定下来后品牌的第一个系列,就宛如厦门这座城市一样,轻松愉快,甚至充斥着假期的风格。而先前在上海时所创作的系列,灵感的始发点,则完全不同,更多是充斥着焦虑的来源。现在品牌的工作室,拥有着绝佳的采光,每日落地窗内折射进充足的阳光,也给工作带来了更为积极的心情影响。
从小在沿海城市长大,对海的眷恋,始终贯穿在生活里。在不工作的周末,黄莎莎也很喜欢在沿着环岛路海边骑车。每次来到海边,就能立刻获得疗愈。海风与阳光带来的慵懒,以及厦门城市居民对于市井生活的热爱,潜移默化地让黄莎莎将原先紧绷的节奏调慢。就像闽南人性格里的含蓄,并不会在一开始呈现出火花般的热情,而是持续地以一种温柔的姿态,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里蔓延。
“感受这座岛屿的包容性“
朱岚清
摄影师 Bathroom主理人
从台湾的研究所毕业之后,因为一次旅行,朱岚清喜欢上了厦门。在厦门的城市景观里,她总被曼妙的树木所吸引,不仅如此,蓝天与好空气,以及看似总处在自由状态下的年轻人群,给她带去扑面而来的呼吸般的轻快感受。身为漳州人,厦漳泉文化一脉相承,基于地缘关系,适应起来也无需太多时间,更提不上需要为在新的城市开启生活而进行磨合。
一开始,朱岚清一直从事摄影工作,而她本身的创作也起始于家乡福建。搬到厦门生活之后,生活与创作无需割裂,城市和自然更是无缝衔接,于是从决心在此地生活开始,一待也差不多快十年之久,并在中山公园附近开启了她所创办的家居集合品牌空间Bathroom Store。与城市的融洽相处,也体现在自身性格的松弛蔓延:这座岛屿城市,为本就相对内向的朱岚清提供了心安理得保持社交距离的生活方式,曾因担心自己太过社恐的她,逐渐接受这种性格组成而不再排斥,因为这座岛屿的包容性,让她得以“变本加厉”地继续以“社恐”的状态生活下去。不紧不慢的性格,也让她的生活节奏更为安定,于是搬来厦门之后,除了短暂的出差,或者需要完成的艺术驻地项目,朱岚清基本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
对这座城市的归属感,也似乎是顺理成章的量变形成质变之后,在一瞬突然显现。这个归属感的显现,可能是在某些瞬间跃然朱岚清的眼前:可能是某日,朱岚清在傍晚开车行至演武大桥瞥见窗外的落日余晖和广阔的海面时;也可能是在外地出差之后,走出厦门机场再次呼吸到属于厦门第一口新鲜的岛屿空气,并再坐上回家的车,后知后觉地意识到厦门的司机们的温柔时。
谈及厦门的特别之处,朱岚清认为「岛屿气质」最能概括。这种气质所描述的特质,是相比于别的城市,厦门总游离在主流之外的状态却又能够发出一些影响主流的声音与力量。而身边一同生活在厦门的朋友们,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以一种“家常”的方式交往相处。每次Bathroom举办新的活动,新老朋友总会前来捧场,谈话间,透露的是真诚的关心,或与工作相关,也不脱离创作。在各自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朋友们也总会慷慨大方地交付关怀与鼓励。这也让朱岚清感到自我与厦门的连结变得更为紧密。对于自己和这座城市的未来,她也在期许,希望自己与厦门一同保持一种年轻的状态,一种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并乐于尝试的开放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