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iDest杂志2021年夏季城市专题所拍摄与撰稿的《杭州》
Shooting and writing for iDest Magazine Summer 2021 city feature - Hangzhou
正如法国人类学家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曾经形容1940年代高速发展的纽约“新世界的城市永远年轻,但从不健康” 那般,当一座城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极速迭代时,城市的变化容易给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们带来复杂的情绪感知,他们或兴奋,或抗拒,或戏谑,或困惑……本期城市专题,我们通过四位生活在杭州的年轻人,试图窥探生活在新一线城市杭州中的他们,在面对城市的短期剧变时,选择以何种态度去放置个体与城市的关系。
“杭州是一座适合创作的城市”
陈陈陈 音乐人/艺术家
对于杭州人陈陈陈来说,眼前的家乡代表着先锋、高速、耐心。
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之下,杭州的城市迭代在这几年变得很快:新兴行业崛起,五湖四海的年轻血液迅速且密集地注入杭州这座城市。年轻人成为城市的重要活力来源,越来越多丰富且优质的内容也因此在这里变得密集。作为艺术家,陈陈陈开始接触漫画。早在几年前杭州就已成为“动漫之都”,许多例如轻雾社与森屿漫画的内容输出方,逐渐在海内外动漫市场崭露头角,杭州在动漫层面的输出越来越精进且丰富。
除了涉足动画领域之外,陈陈陈还在跨界音乐与更多媒体的创作。在他眼里,扎根在杭州的创作者们的不同思维方式也体现在音乐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本地音乐人创造着风格各异又不失水准的音乐作品,与此同时,杭州近几年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音乐节,例如西湖音乐节,内耳音乐节,以及今年的城市感官音乐节。陈陈陈感受到本地的年轻受众,趋向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并接受更为新兴多元的文化形式。 同时陈陈陈保持着对商业的思考与观察。互联网风潮带来的是资本力量,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察觉到杭州的潜力,这也为优质的文化内容输出产生了助推作用。天使投资这个概念,本身也和当前杭州整体的创业氛围最为匹配:新兴科技和文化相互作用,孵化出羽翼丰满的原创作者,这意味着杭州极具潜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原创内容输出的创作基地。
回归创作,杭州背靠中国美院,孕育出了从传统到先锋的各方面文艺人才。陈陈陈身边所接触到的在杭州的创作者大都较为专心且低调,勤恳且谦卑。而面对外界的喧嚣,他们更倾向以学习的态度面对。陈陈陈回忆,自己接触到的许多来到杭州的创作者,在来到杭州后,甚至都不太愿意离开,而自己创作历程中最纯粹的几段时光也都是在杭州度过的。“杭州是一座适合创作的城市。在杭州,你可以找到很多愿意沉下心来做内容的年轻人。” 这样潜心创作的氛围,也有助陈陈陈高效地找到他理想合作中高水准的艺术家和团队。
虽然文化产业的配套发展尚未成熟,但陈陈陈认为相比于北上广的文化场景,杭州毫不逊色。未来的杭州,是会陪伴陈陈陈一同成长的地方,而离开杭州从未是他的选项,未来也不会是。
“这一辈子注定剪不断的羁绊”
舒大卫
录音师/独立音乐人
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舒大卫认为杭州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结合得很好,“走在西湖边就会有很多故事可以说”,他提到。除了西湖美景,当地的戏曲文化也值得一说,例如梁祝、白蛇传。作为录音师,舒大卫会去了解江浙一带的戏曲并品味个中词曲,他发现它们大多围绕着梁祝与白蛇传的故事展开和改变,古往今来的戏曲传承,就像是历史的脉络从以前驶向当下。
在舒大卫的回忆里,杭州曾是一座“国际休闲之都”。小时候,父亲会带着舒大卫去杭州的休闲博览会。展会上售卖着钓鱼的钓具、自行车、盆栽等等用品。除了生活情趣之外,父母面对事情的从容态度也让他印象深刻:上学时舒大卫睡过头,醒来发现自己迟到,爸爸毫不责怪反而带着舒大卫出去玩。在包裹着夕阳照射的记忆中,他在杨公堤上上下下,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他前往博物馆。这些回忆都让他很直观地感受到“杭州就是一座特别休闲的城市”。
巧合的是,户外活动的风潮又在近几年兴起,仿佛是某种程度上的时光轮回,但却又面目全非。就在2016年左右,杭州举办了G20峰会之后,杭州开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扩张,人口涌入,作为本地人的舒大卫多少感到有些不适。而近几年,杭州的音乐场景也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据舒大卫回忆,十年前,杭州几乎没有演出市场,杭州的乐迷也和其他地方的乐迷有所区别。
现在的杭州充满音乐演出场景,但为其买单的观众显得太过冷静,甚至冷静得让演出者感到一丝尴尬。刚开始,舒大卫感到十分的困惑,直到某天他意识到:很多人买票并不是为了看演出,而是消遣和聚会。这样的理解偏差,也倒有趣。“ 可以在音乐中坚持下来的人,不一定受到大众喜欢。大家还是更喜欢综艺向的音乐人。”
舒大卫也动过去其他城市发展的念头, “其实我中间好几次试图离开,但甩也甩不掉,因为杭州对我来说最熟悉也最好。” 虽然嘴上说着对于家乡杭州抱怨和吐槽,但舒大卫依然觉得杭州是他离不开的羁绊。
“变得越来越拥挤与忙碌”
朱惊惊
服饰主理人
科技的高速发展是朱惊惊对于杭州这座城市感受最深的一点。
几年前,朱惊惊在杭州开始做起淘宝服装生意,通过实践,她最直观地感受到杭州这座城市让从事服装业的想法变得可行:阿里巴巴和淘宝的发展使得服装产业链在杭州逐渐完善,无论是上游的供应商资源,还是下游的营销运作,都为服装从业者提供了极其丰富的选项和便利。
兴许是近几年风口已过,越来越多的竞争平台涌入服装行业,许多购物平台开始互相抢夺用户,也相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行业乱象。杭州向来是网红的聚集地,网红数量的爆发与递增也使得网店的受众越来越分散,每个受众分布在不同的平台,获取买家的成本便逐渐上涨。与此同时,更让从业者焦灼的是,杭州的服装业以快时尚为主,让同业竞争看上去更为惨烈。
朱惊惊感叹,像她一样的小卖家越来越难生存,而“担心被大环境淘汰、是否要因此随波逐流”的困惑,也成为了她的日常焦虑来源。杭州作为全国网红最多的城市之一,只要本地有一家新的店铺开业,开业的当天就一定会有许多网红前往打卡,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刷屏。这令偏好简单生活方式的朱惊惊感到一些焦虑。
在杨公堤附近散步是她最喜欢的事情之一:西湖公园范围很大,其中有居民居住,西湖周围即便充满游客,也依旧有落脚的地方,带着人情味,看山看水,人很容易放松心情。然而,这几年杭州发展太过迅猛,使得城市节奏也逐渐在向上海靠近,变得越来越拥挤与忙碌。曾经放松的心境,如今也变得十分难得,现在的杭州快速且繁忙,人们口中对于生活的谈论越来越少,对于科技发展的讨论越来越多,让她感到不太适应,不觉感到有些慌张。
“把握好自己和杭州的位置”
舒一飞
Loopy主理人
舒一飞以前读书时学的是服装,却在毕业后转行做摄影,还搞过一阵乐队,在他丰富的从业生涯里对于一些七七八八的事情都沾过点边。几年前,舒一飞回国后,最初在其他城市待过一阵子,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杭州。“既然都回国了,就不如回家。” 他感觉在杭州做事,自己在心态上会更像是一位主人翁,而不是为人打工。
喜欢借古论今的舒一飞谈到杭州时,提到的关键字是闷骚和安逸。古时南宋定都杭州,结果南宋的皇帝荒淫无度,不理朝政。这样安逸甚至懒散的性格特质,似乎在杭州人的血液里得以传承,“难听点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在他看来,杭州的城市性格是含蓄,文绉绉的,还稍显闷骚。“甚至江南人喝酒也是这个德行。” 舒一飞批判起自己:作为一个典型的杭州人,会优柔寡断,会犹豫不决,城市小家碧玉,就连本地人的性格也如此,不出格却也不大气。“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自我认知的清晰明确,得知自身缺点反而能够帮助我把握自己的能力,预估成事效果。”
喜好电子音乐的舒一飞,在感受过北京、上海和成都的电子氛围之后,他对杭州“恨铁不成钢”:杭州无法像一线城市一样可以迅速获得反馈,观众也不够放得开。但每个城市的音乐场景始终不能一概而论,杭州的特色是休闲,即便没有上海前卫,也不如成都那么野,杭州也依旧充满着机会和潜力。几年前他创办了Loopy,在他看来,以前杭州没有足够的位置给到电子乐迷去享受,他希望能够补齐这样的空缺,让更多的年轻人有更多元的选择去享受音乐。
从去年到今年,杭州开了很多家音乐俱乐部,本地的音乐市场看上去热闹一片,但舒一飞依旧担心,消费者仅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感受氛围,毕竟人总是喜新厌旧。舒一飞希望从文化层面出发,让杭州真正喜欢音乐的人可以络绎不绝地在Loopy聚集。除此之外,舒一飞也在尝试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推广电子音乐文化,尽量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培养和影响当下的年轻人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关注。
“就像个人并非单独存在于群体里面一样,就像一个社会并非单独存在于其他社会之中一样,人类并不是单独存在于宇宙之中。” 每一座城市居民和城市的共生关系都无法避免,而在不同的心境之下,力与反作用力并不永远是负面的。年轻一代对城市的褒奖或批评,出自他们真诚的凝视,定是敞开心怀相互了解过,才能交织出对于城市的如此强烈的爱恨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