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iDest杂志2019年夏季城市专题所拍摄与撰稿的《杭州》
Shooting and writing for iDest Magazine Summer 2019 city feature - Fuzhou
福州作为许多人眼中十分安逸的城市,一直给人以“闲散”的观感,但这座城市里却从不缺少充满创造力的年轻人们。他们作为城市里的新生血液,不断地向外输送表达自我观念的作品。
这次Ye Fei让我采访身边的福州朋友,我选择这三年里陆续认识的一些新朋友们。他们有些是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有些是因为工作或学习来到福州。在认识他们之后,我逐渐对于原本已经厌倦了的家乡有了些改观:一座城市状态的重塑并不仅依靠城市的景观建设更新迭代,更是新生代的年轻人通过输出自我意识来给城市注入具有鲜活的血液。
1. 老罗
目前,老罗是一名独立平面设计师,平时也做一些空间设计的活。她说自己是福州的闲散人员,但几乎每次找老罗的时候,她都在赶工作。
大学主修产品设计的老罗,毕业之后先是为一间甜品店做平面设计。由于薪资太低,不久她便跳槽到一家福州当时还算小有名气的潮流公众号—“滚街”继续做设计工作。好景不长,由于经营不善,“滚街”不久就倒闭了。再之后,老罗干脆自立门户,独立接些设计的活,一段时间后也尝试和朋友成立过设计公司。合伙人之间理念不合的事情时常发生,最终老罗决定还是做一名“独行侠”。
老罗喜欢偏极简的设计风格:简洁,没有过多繁琐装饰。原研哉、福田繁雄和田中一光都是老罗很欣赏的设计师。在为客户设计方案的时候,老罗也会尽量为客户呈现自己追崇的极简风格。
说起从事设计的理由,老罗说“因为喜欢,而且感觉自己也只适合做设计。设计是一种语言,它能帮助我来表达自己。”她认为,好的设计应该是关注到社会层面,表达社会语言的。她想用设计来呈现和表述各种社会现象和自己的看法。对于未来,老罗没有预设,只想要和身边的朋友用设计碰撞出有趣的作品。
2. 尖尖
大一时,尖尖看到《行尸走肉》里刀女的发型特别喜欢,便有意去了解,从此爱上脏辫,也成为了一名脏辫师。大二开始,尖尖一直在课余做着脏辫师和穿孔师的工作,直到今年毕业。
毕业后,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签约了国内一家知名MCN,成为了一名旅行博主。最开始,尖尖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在网上发视频,直到陆续有粉丝向她催更后,尖尖才逐渐认真对待起拍视频这件事情。她说,“现在我更想做一个走遍世界的旅行者。”相比起“网红”这个身份,尖尖更希望自己代替自己的粉丝去到那些他们没有时间和机会去的地方,让大家和她一起云旅行。
不同于其他二十出头年轻人,尖尖有着两个年轻人少有的特质:低欲望和自律。二十几岁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年纪,世俗世界,红男绿女,每一个光鲜亮丽的事物都充满着诱惑。但尖尖对于物质的欲望之低,曾令她的朋友们感到震惊,人们所在乎的世俗元素在她眼里显得格外微不足道。此外,她还是朋友圈里公认的每晚上床最早的人:基本九点多十点就要入睡。
难以想象一个人可以同时做这么多的事情:兼顾学习、做脏辫、做穿孔、不停旅行、做博主。专注是一种难得的能力,只有那些明确地知道自己要什么并足够自律的人,才能做到。
3. 美宝
美宝是“大声艺术”的负责人。聊过了好几个“大声艺术”的项目之后,我才大概了解了她正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培养孩子的艺术思维,让艺术变得更平民。今年“大声艺术”搬入了市中心的新场地后,美宝每晚基本都要三四点睡觉,但她说“创造性的事物会让人快乐,让人不知疲倦”。
早在早教机构工作时,美宝便开始着手筹备从“新教育”方式入手的“大声艺术”。在拜访、思考了很多国内外的新教育机构与教案后,她与合伙人逐渐完善了“大声艺术”的课程设计与教学理念。塑造艺术思维,不仅是教小朋友画画,还要通过影像、戏剧、以及其他更多元的介质为孩子们抛砖引玉,去塑造看待世界的不同角度,动手操作手边的每一样事物。
前阵子,“大声艺术”做了一个很有趣的项目,叫做“垃圾美术馆”,来“大声艺术”学习的十六名小朋友们一起修缮旧房子,收集垃圾。从创意构想到手动设计、运营项目,孩子们都需要参与其中,直到展览上线。
“越小的孩子越有英雄主义。总想象着自己凭借一己之力去改变世界。”美宝是这么说的,这也验证了为何我们小时候总是想着成为警察、科学家、老师。这些参与项目的孩子,当时也许也在想着自己正在改变着这个世界。而不只是孩子,想要通过教育去改变世界的美宝,也像是一名英雄主义的实践者。
“大众觉得培养孩子是为了他们能努力成为合格的成人。这样一来,我们的孩子,不是在度过童年,而是在努力成人。我希望保持小朋友天真的样子,让他们在童话世界里待得更久些,而不是尽快地进入成人世界。”这是关于教育最浪漫的一句话。
4. 姐夫
因为小学的一个好朋友给姐夫取名“Jeff”,于是就一直被大家叫姐夫。一开始他很反感,久了之后,姐夫反而觉得被这么叫很亲切。从高中到现在,姐夫一直在做乐队。姐夫从初中开始迷上摇滚乐,直到高中,遇到志同道合的前桌女孩,二人一拍即合组了最初的乐队Chewing Gum。现在,他是“FAVOURS!偏袒”乐队的主唱。最近他刚结束《Favours!》新专辑的十五城巡演回来。
前阵子姐夫正在参与公司的一个项目,赶稿的同时又要写歌,让姐夫压力颇大,甚至感到无法兼顾两者。于是巡演开始前一个月,他从一家本土杂志的编辑岗位辞职了。他说他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不得不被迫放慢与乐队一起成长的进度。
辞职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心态上的变化。工作原因接触的采访对象们,都在为自己的梦想不断努力进步,而与此同时,自己却是相对静止的状态,所以想要迈出更果决的那一步。
步入成人世界后,有太多的人为了生计放弃爱好,而姐夫却反其道行之。问他,为什么要坚持做乐队,他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不做乐队,如果不做乐队,我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于姐夫来说,音乐是一种信仰,而奉行着自己的信仰,发自内心地创作,便一定会遇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们。
5. 钢盔、KY
左边 钢盔 / 右边 KY
钢盔和KY是年轻服装品牌APOGE3的两位主理人。平日在工作室里,钢盔很爱给大家泡茶,扯东扯西;而彬哥(KY)则不善言辞。
说起二人的相识,是因为二人之间有很多共同好友,且最早都在本土的设计圈内。两人出席很多朋友圈的场合时经常碰见,甚至有钢盔的朋友和钢盔说“你和KY好多方面都好像,你们真该认识认识”。直到有一次,钢盔工作的设计公司找KY来帮忙,两人便成为了朋友。
四年前,钢盔辞去平面设计的工作,开始在一家服装品牌工作。然而因为一些不可抗力让钢盔下定决心离开服装公司,成立自己的品牌。这时,他跟早有打算做服装的KY聊起了自己的计划,俩人一拍即合,这就开始有了APOGE3。
“我想过自己做品牌,但若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人,做事会更有效率,也会更开心”。二人一直很喜欢美式文化,可传统的美式街头文化在福州的文化土壤里没有扎根和成长环境,因此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设计与变化,让所呈现的“新美式风格”变得特殊与不同。
有趣的是,钢盔在采访时说了和姐夫一模一样的话:“除了做服装,我也不知道我能做什么”。因为每天基本上都在跟服装打交道,工作甚至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虽然钢盔一直说自己对于服装谈不上热爱,但就是不愿意逃离自己所执着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哪天我们的品牌做不下去,我们也会想办法坚持。因为只有坚持下去,就会有进步的余地,就能有突破。”
6. 老高、蚊子
站着 老高 / 坐着 蚊子
老高和蚊子是一对夫妻,他们在福州开着一间纹身工作室。老高是个思维活跃的技术宅。每次见面都能听他说上好一大段不了解的事物,有一次,他认认真真地讲了三本《三体》的梗概。蚊子,则总是安安静静地在工作室画画。最近,工作室里多了很多平面立体主义的画,都是蚊子画的。“画这些画只是想着放松自己,这是我在无需思考的情况下可以画出的图像,想要表达自由的概念”。就像毕加索说的那样,画画就是为了找回童心,像孩子般创作。
老高认为,纹身给人带来力量,将人内心原本柔弱的部分增强。人类天生就有崇拜某样事物的天性,早期纹身作为图腾的形式就曾给人们带来过最原始的信仰力量。纹身还是个人意志的体现,它不单关乎于信仰和纪念,纹身表现了一个人有独立决定自己身体的权利。
相比于商业纹身师,老高和蚊子更像是充满表达欲的艺术家。纹身仅是他们表达自己的方式之一。除了纹身,他们还在做着很多的事情:雕塑、绘画、设计。而纹身,是属于纹身师与客人的创作,通过两者的交流,纹身师的设计,将作品安置呈现在肌肤之上。老高说,最终的纹身只是纹身过程的最后一步,而在此之前的构想与设计才是考验纹身师功底的重点,因为前期思考的过程需要排除掉所有不合理的问题。
其实,任何行业里都有热爱工作和不热爱工作的人。大多数人只是在通过工作维持生计,只有那些真正热爱工作的人,才会愿意大胆注入自己的情感,进行创作,将工作塑造成他们心中理想的艺术。











